菩薩雕像石雕普賢菩薩
█石雕佛像相關欄目>> ●返回首頁 ●返回石雕佛像 ●佛像雕刻加工現場 ●佛像圖紙設計 ●石雕佛像文化
█石雕佛像相關知識閱讀:普賢菩薩簡介
普賢菩薩「普」,即愿行遍一切處;「賢」,即妙善之義。
意為菩薩以菩提心所起之愿行,遍及一切處所、利及一切眾生,平等、慈悲且具備眾德,故名普賢,又作遍吉菩薩。
普賢菩薩多以六牙白象為坐騎, 與騎乘獅子的文殊菩薩, 同為毘盧遮那佛之脅士, 合稱為「華嚴三圣」.
普賢菩薩代表大行, 文殊菩薩代表智慧.
藉由智慧契入佛法妙理, 繼之以大行, 而得證悟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
所以「華嚴三圣」意謂著如來解行并重, 定慧雙修的圓滿教法.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徵,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范
以普賢的行愿加上文殊菩薩的智慧,就是把行愿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
普賢菩薩的法像一般為戴五佛冠金色身, 右手持劍左手結施愿印, 半跏趺坐于六牙白象之上.
白象代表愿行殷深, 辛勤不倦.
六牙, 表示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
象徵著普賢菩薩的篤實行履,恒以六度萬行的因, 莊嚴無上的佛果
《楞嚴經》中記載:普賢菩薩誓言, 若于他方恒沙世界, 有一眾生, 心中發普賢行愿者, 我即時乘六牙白象, 分身百界, 到發心者面前, 與之相見. 假使彼因業障深重, 未能見到我, 我也會暗中為他摩頂, 護持安慰, 使他所愿皆得成就. 由此可知, 從發愿起, 便能得到菩薩的加被.
若人能以深信之心, 受持大愿, 時時刻刻依愿而行, 從事到理, 從有為歸于無為, 慢慢便能進入諸佛不思議解脫之境界.
因此, 修行學佛之人, 若能以普賢十大愿為因, 必能莊嚴未來大方廣之佛果。
《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愿品 詳細解釋普賢菩薩的十大愿王,以及念誦、受持、修行普賢行愿的無邊功德利益。
普賢菩薩的十大愿王最后導歸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國土。
普賢十大愿王
一者 禮敬諸佛 二者 稱讚如來
三者 廣修供養 四者 懺悔業障
五者 隨喜功德 六者 請轉法輪
七者 請佛住世 八者 常隨佛學
九者 恒順眾生 十者 普皆迴向
此十大愿永無止息,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而十大愿王,無有窮盡
中國四川省峨嵋山,相傳曾有普賢菩薩在此示現說法,所以古來即被奉為普賢菩薩之道場
普賢菩薩的應化事蹟中,又以拾得大士最為著稱
相傳,唐朝天臺國清寺的豐干禪師(世稱阿彌陀佛化身),一日路經赤道城,看見一個小兒在路旁啼哭,以為是個無家棄兒,就將他帶回國清寺撫養,取名「拾得」
后與寒山大士(世稱文殊菩薩化身)成為莫逆之交
春去秋來,寒暑交迭,轉眼間拾得已長成一氣宇宣昂的少年,負責寺中香燈及齋堂事務
一日,大眾過堂用齋,卻見拾得擅自登上大座,與佛像對面而食,并衝著憍陳如尊者的塑像說:只不過是個「小果聲聞」,說完,即旁若無人的哈哈大笑
拾得突如其來的怪異舉動,讓眾人看得瞠目結舌,隨即就將他趕出齋堂
于是,上座師只好改派他到廚房去服勞役、做些雜事
國清寺廚房裡的食物,常遭烏鴉偷啄食
一日,拾得一進廚房,看到滿地狼籍,知道又被烏鴉這個不速之客光顧了
于是,生氣地走到伽藍殿,指著伽藍護法神說:「你連廚房裡的食物都看不好,又如何保護好道場呢?」
順手就用木杖鞭打伽藍神像
當天晚上,全寺的僧眾都夢見伽藍神告狀說:「拾得打我!」
第二天,大眾說起昨晚的怪夢都議論紛紛,個個迫不及待的來到伽藍殿一探究竟,入殿一看,果真伽藍神像身上有多處杖痕,不禁一陣嘩然:「人不可貌相,原來拾得不是普通人!」
后因臺州刺史閭丘胤,巧遇豐干禪師,問:「國清寺現在有沒有大修行的圣者?」
禪師回答道:「寒山是文殊,拾得是普賢,你趕快去禮拜吧!」
閭丘胤聞言,立即來到國清寺拜見寒山、拾得二位大士
二人一見刺史就說:「豐干多話!豐干多話!你連彌陀對面都不相識,來禮拜我們做什麼?」
話一說完,兩人就連袂笑傲而去,從此不知所蹤
此時,大眾才恍然大悟,原來豐干、寒山、拾得皆是佛菩薩示現
峨嵋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因山勢委迤,「如螓首蛾眉, 細而長, 美而艷」故名。
山脈峰巒起伏, 重巖疊翠, 氣勢磅礴, 雄秀幽奇, 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
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
主要寺院及景區有報國寺、萬年寺、伏虎寺、仙峰寺、清音閣、洪椿坪、洗象池、峨眉金頂等十馀處
了解石工坊雕刻工廠其它各種石雕佛像:
【石雕佛祖】【石雕觀音】【石雕菩薩】【石雕彌勒】【石雕羅漢】【護法神將】【道教神像】【石雕小沙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