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我國的傳統石雕產業的分布及發展現狀
石雕藝術在我國的歷史由來已久,從遠古時期一直到明清都出土了大現了大量的石雕工藝藝術品。我國石雕的歷史不但悠久,而且石雕現已形成一種產業,分布于大江南北全國各省。主要集中在福建、河北、北京、山東、廣東、浙江,其次有四川、江蘇、江西、山西、黑龍江、陜西、云南等省、市。
中國南派石雕以福建為代表的石雕歷史久遠,主要集中在惠安、泉州等縣、市。以花崗石原料為主,分為圓雕、浮雕、沉雕、影雕、鏤雕等,工藝奇巧,堪稱“中華一絕”。生產的產品有形象逼真的花卉鳥獸、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與石佛像,壯觀的石龍、石獅,精致的石墓碑、石燈籠、石塔、石廟宇及園林石刻等,工藝精湛、聲名遠揚。
惠安石雕在藝術風格上,講究形神兼備,富有動感和氣勢,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動態美和神態美;在藝術特征上,突出纖巧、流麗、繁縟、精細、神奇,含有細節語言,富有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體現南派石雕婉約精美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惠安石雕作為南派石雕藝術風格代表重要特征的龍柱、石獅的獨具匠心的雕刻上,以及惠安獨創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被國內外譽為“中華一絕”和“不朽的藝術”的影雕技藝上。
惠安石雕作為南派石雕藝術的代表,影響了中國石雕藝術的半壁江山,在中國雕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國內雕塑界普遍認同“北有曲陽,南有惠安”之說,其地位和影響不容忽視;莅彩駝撟魇址ǘ喾N多樣,圓、浮、透、線、沉、影等多種雕法并存,并與惠安獨樹一幟的建筑技術完美結合,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大者雄偉壯觀,安裝時需用起重設備;小者精微細巧,可托于掌心或浮于水面玩賞,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莅彩穸嘁詫嵱脼榛A,從建筑園林裝飾雕刻、室外大型雕塑到室內擺設觀賞品、日用器皿等,用途非常廣泛,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中國北派石雕代表河北、北京以大理石雕刻為主,尤以北京房山和河北曲陽產的漢白玉及四川產的蜀白玉等為主要原料,雕刻手法多樣,技藝精湛。河北石刻集中在曲陽,被譽為“石雕之鄉”,大理石雕刻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歷代石刻名家、名作不少,F有大小石雕刻廠家l000多個,還有一所雕刻學校。曲陽石雕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優秀作品譽滿中外,所產漢白玉石獅,石佛像和園林藝術石刻深受國內外用戶歡迎。北京石雕為歷代皇家宮廷和御園建造作出過巨大貢獻,至今保存著許多傳世杰作,如故宮中的石雕蟠龍等!
山東省的花崗石雕刻和大理石雕刻都很發達,青島、平度、萊州、泰安、嘉樣等市縣是其石雕制品的主要集中生產地區;◢徥窨桃匀帐绞療艋\、仿石雕塑為主;大理石雕刻以古今人物、仕女造像和動物、園林裝飾小品為主。曾子故鄉嘉祥縣是中國石雕和漫畫石刻發祥地之一,是我國又一個“石雕之鄉”,已有2000多年歷史,如漢代武氏墓群石雕和漢畫像石刻,武氏祠內一對大型石獅是我國現存石雕中唯一有確切年代記載的藝術珍品。近年來制作了許多巨型花崗石雕刻,如為大連老虎灘雕刻的花崗石“群虎”,整座石雕長36m、寬7.6m、高3m,由6只形態各異的老虎石像組成,或仰、或俯、或躍,十分傳神。雕像由400多塊、重達130余噸的花崗石組成,僅一只虎蹄就有5噸多重,堪稱稀世石雕。萊州雕刻的各種菩薩、金剛頭像石雕,高度都在2~3m以上,形神俱佳,有些巨型石雕作品已銷往東南亞和臺灣等地區。
浙江除杭州傳統大理石石材家具外,近年來花崗石石刻制品發展迅速,大型彩石鑲嵌《紅樓夢故事園》雕屏在樂清制成,雕屏高2.3m、長70m、重l3噸,包含各類人物形象30多個,集文學藝術和工藝于一體,壯麗輝煌;江蘇近年以蘇北地區石雕刻發展較快,贛榆縣的石材家具和日式墓葬用品,如龍盤石桌、虎頭石凳、石茶幾和石燈籠等都很有名;四川以寶興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為主,其次是青砂石和花崗石雕刻,既制作石獅、石象、石龍、石馬、石牛、石兔、石羊和石麒麟等雕刻,又制作人物、仕女、菩薩、羅漢等雕像和園林石雕、花瓶等工藝石雕,年產量已達10萬件(套)。云南大理縣的蒼山玉石雕刻工藝品和大理石家具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陜西石雕歷史悠久,曾為秦漢和唐宋歷代帝王將相陵墓制作了許多石雕像,石碑刻如富平、綏德兩縣的石獅千姿百態,堪稱一絕,以及近年黃帝陵石刻等都聲名遠揚。
近些年來,隨著交通的不斷發達和便利,也推動了各地的石雕工匠的流動和交流。他們繼承了老一輩石雕工匠的雕刻技法不斷推陳出新,為中國石雕產業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也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發揚貢獻了力量。(資料來源:石工坊雕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