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賢的故事-顏回
顏回(前521年-前491年),字子淵,一作顏淵,又稱顏子,孔廟大成殿四配之首——人稱複圣,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門弟子中德行修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別的尊重。
顏回二十九歲,頭髮全白了,三十一歲就死去,孔子哭顏回哭得十分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這個學生,學生便一天天地親近起來,大家更加和睦!
魯哀公問(孔子):「您的學生中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年紀輕輕就死了,現在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的人了!梗ㄙY料來源:石工坊雕刻)
孔子對他的早逝感到悲痛,哀嘆說:「噫!天喪予!天喪予!」
《孔子家語》中有顏回一篇。據說顏回非常聰明,深曉推理之術。他主張為人要謹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而不應該嚴以待人。他與孔子談論志向時,曾說我無伐善,無施勞(我希望我不炫耀自己的長處,有功勞,也不夸耀)。
顏淵家境貧困,孔子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群居陋巷,人不堪其憂,而回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其“一簞食,一瓢飲”的安貧樂道精神為后世傳為佳話。顏淵有才無壽,英年早逝,孔子對此非常難過,發出“天喪予?”的感歎。
顏廟本稱複圣廟,是祭祀孔子弟子顏回為兗公,建有專祠奉祀。
金代,曲阜顏子廟在魯國故城東北角。元泰定三年因舊廟殘毀,遷于陋巷故址重建,明正德二年大修,奠定了現存規模。廟占地36畝,東西三路佈局,前后五進庭院,F存元、明、清建筑25座,金至清碑刻53塊。
顏子廟原為顏子故居舊址,有陋巷井、宋代始建的樂亭。正殿複圣殿供奉顏子塑像,兩廡從禮顏樂名人顏之推、顏師古、顏真卿、顏杲卿等。西路奉禮顏回之父顏路,主殿禮國公殿為元代建筑。
歷代追封追諡
自漢代起,顏淵因為較易查考的關系,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淵配享。此后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諡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複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複圣”。山東曲阜還有“複圣廟”。
複圣后人
• 一世 顏回,字子淵
• 子 顏歆
• 孫 顏儉
• 曾孫 顏威
• 第五世孫 顏芃
• 第六世孫 顏億
• 第七世孫 顏岵
• 第八世孫 顏卸
• 第九世孫 顏譽
• 第十世孫 顏產
• 第十一世孫 顏異
• 第十二世孫 顏愚
• 第十三世孫 顏逵
• 第十四世孫 顏律
• 第十五世孫 顏衷
• 第十六世孫 顏凱
• 第十七世孫 顏邃
• 第十八世孫 顏龠
• 第十九世孫 顏綽
• 第二十世孫 顏淮
• 第二十一世孫 顏阮,字懷珍
• 第二十二世孫 顏亮,字世明
• 第二十三世孫 顏敫,字士榮
• 第二十四世孫 顏斐,字文林、顏盛,字叔臺
• 第二十五世孫 顏欽(字公若,諡曰“貞”)。
• 第二十六世孫 顏默(字靜伯,西晉汝陰太守)
• 第二十七世孫 顏含(字寵都,因平亂有功,封西平縣侯,年九十三卒。諡曰靖)
• 第二十八世孫 顏髦(字君道,顏含子)、顏謙、顏約(皆顏含子)
• 第二十九世孫 顏綝(字文和,顏髦之子)、顏顯,顏約之子,曾任護軍司馬
• 第三十世孫 顏靖之(字茂宗,顏綝子)、顏延之(字延年,顏顯子)
• 第三十一世孫 顏騰之(字弘道,顏靖之子)、顏竣(字士遜,顏延之長子)、顏測(顏竣弟)、顏師伯(字長深,峻族兄)
• 第三十二世孫 顏炳之(字叔豹,顏騰之子)
• 第三十三世孫 顏見遠(顏炳之子)
• 第三十四世孫 顏協(字子和)
• 第三十五世孫 顏之儀(字子升)、顏之推(字介,顏協第三子)
• 第三十六世孫 顏思魯(字孔歸)、顏愍楚、顏游秦(字有道)
• 第三十七世孫 顏師古(字籀)、顏相時(字睿,師古弟)、顏勤禮(字敬)
• 第三十八世孫 顏趨庭,字茂實 、顏揚庭、顏光庭(顏師古子)、
• 第三十九世孫 顏尚賓、顏勤禮生顏昭甫(字周卿)、顏敬仲、顏殆庶、顏無恤、顏少連、顏務滋、顏辟強
• 第四十世孫 顏元孫(字聿修,顏昭甫子)、顏惟貞(字叔堅,顏昭甫子)
• 第四十一世孫 顏迢、顏春卿、顏耀卿(顏元孫子)、顏杲卿(顏元孫子)、顏旭卿、顏茂曾,顏惟貞生顏闕疑、顏允南、顏喬卿、顏真長、顏幼輿、顏允臧、顏真卿(字清臣)
• 第四十二世孫 顏傳贄、顏季明(顏杲卿子)、顏頸(顏真卿子)、顏顒(顏真卿侄)
• 第四十三世孫 顏文
• 第四十四世孫 顏君佐、顏君雅
• 第四十五世孫 顏文威、顏文蘊、顏文鐸
• 第四十六世孫 顏承祜、顏涉、顏街
• 第四十七世孫 顏仲昌、顏檉
• 第四十八世孫 顏太初,字醇之、顏端
• 第四十九世孫 顏複,字長道、顏繼
• 第五十世孫 顏昌
• 第五十一世孫 顏擎
• 第五十二世孫 顏價
• 第五十三世孫 顏順
• 第五十四世孫 顏寶
• 第五十五世孫 顏椿
• 第五十六世孫 顏之才,字宗藝、顏之美,字宗德
• 第五十七代 顏渙、顏襄、顏池,字德裕
• 第五十八代 顏拳,字克膺
• 第五十九代 顏希仁,字士元、顏;
• 第六十代 顏議,字定伯
• 第六十一代 顏公宏,字宗器,成化十八年襲
• 第六十二代 顏重德,字尚本,正德二年襲
• 第六十三代 顏從祖,字守嗣,無子、顏肇先,字啟源,顏重禮之長子
• 第六十四代 顏嗣慎,字用修,長子顏胤宗先卒,
• 第六十五代 顏胤宗,字永昌、顏胤祚,字永錫,萬曆十七年襲
• 第六十六代 顏伯貞,字叔節,顏尹宗之子,萬曆二十七年襲、弟顏伯廉,字叔清,萬曆三十四年襲
• 第六十七代 顏光魯,字宗旦
• 第六十八代 顏紹統,字景宗、顏紹緒,字振宗,崇禎十四年襲
• 第六十九代 顏懋衡,字以玉,康熙五年襲
• 第七十代 顏崇文,未襲封病故,無后、顏崇敷,字化南,康熙四十一年襲
• 第七十一代 顏懷禮,字子真,早逝、顏懷幸,字彤賓,
• 第七十二代 顏士采,字慶田
• 第七十三代 顏錫嘏,字公純,顏士莊長子,乾隆三十六年襲
• 第七十四代 顏振估,字啟愚,早卒無子、顏振奮,嘉慶十九年襲
• 第七十五代 顏承裔,字波仙,系顏振泣次子,為顏振估嗣子
• 第七十六代 顏景育,字養齋,光緒十三年襲
• 第七十七代 顏世鏞,字冠聲,1918年承襲複圣顏子奉祀官,1975年病逝
• 第七十八代 顏廷漢,顏世鏞長子,1940年生,1972年病故
• 第七十九代 顏秉剛,顏廷漢之子,1965年生
[故事1]
顏回愛學習,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一天,顏回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
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 「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麼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 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
顏回說:「好?追蜃尤粼u你錯了怎麼辦?」
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你錯了呢?」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
二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子?鬃訂柮髁饲闆r,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顏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從來不跟老師斗嘴。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
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裡卻想不通。
認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
第二天,顏回就借故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
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也不挑破,點頭淮了他的假。顏回臨行前,去跟孔子告別。
孔子要他辦完事即返回,并囑咐他兩句話:「千年古樹莫存身,殺人不明勿動手!
顏回應聲「記住了」,便動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風起云涌,雷鳴電閃,眼看要下大雨。顏回鉆進路邊一棵大樹的空樹干裡,想避避雨。
他猛然記起孔子「千年古樹莫存身」的話,心想,師徒一場,再聽他一次話吧,又從空樹干中走了出來。他剛離開不遠,一個炸雷,把那棵古樹劈個粉碎。
顏回大吃一驚:老師的第一句話應驗啦!難道我還會殺人嗎?
顏回趕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驚動家人,就用隨身佩帶的寶劍,撥開了妻子住室的門栓。顏回到床前一 摸,啊呀呀,南頭睡個人,北頭睡個人!
他怒從心頭起,舉劍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話「殺人不明勿動手」。他點燈一看,床上一頭睡的是妻子,一頭睡的是妹妹!
天明,顏回又返了回去,見了孔子便跪下說:「老師,您那兩句話,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個人哪!您事前怎麼會知道要發生的事呢?」
孔子把顏回扶起來說:昨天天氣燥熱,估計會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樹莫存身』。
你又是帶著氣走的,身上還佩帶著寶劍,因而我告誡你『殺人不明勿動手』。
顏回打躬說:「老師料事如神,學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開導顏回說:「我知道你請假回家是假的,實則以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學習。你想想: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你輸了,不過輸個冠;我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你說冠重要還是人命重要?」
顏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說:「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學生還以為老師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學生慚愧萬分!」
從這以后,孔子無論去到哪裡,顏回再沒離開過他。
<孔子家語>有一則故事,孔子率領一群學生周游列國,在陳蔡之地被困斷糧七日,大家都餓昏了 子貢口才好,跟農家搏軟弄得一斗白米回來,由顏回子路當廚師負責炊煮,粥剛煮熟,子貢從旁經過,剛好撞見顏回用瓢子弄了一瓢粥在吃, 子貢就認定顏回是小偷,偷吃粥,一狀告到孔子那裡, 孔子不太相信,但是這事有子路在場為證,也由不得他不信,于是,孔子就教子貢先不要把這事張揚出去,他便叫顏回進來問說<我剛夢見祖先,可能是來庇佑我們度過難關的,你粥煮好了沒?我想我們飯前先用來祭拜祖先!>顏回說<啊!不巧!不行了!剛粥一開鍋,屋簷上突然掉下來一些塵垢,我就用瓢子,把塵垢瓢起來,但眼看瓢子內含著塵垢的飯粥丟了覺可惜,所以我就把它放進嘴巴吃了,因此,這整鍋粥是人吃過的,依禮是不能再拿來祭拜的>,孔子一聽就說<對!對! 這種情形換是我也是跟你一樣>,于是孔子就回子貢說<我信任顏回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他沒事啦!>,
《孔子家語‧在厄》篇中孔子感嘆:「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
顏回對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見君子!
顏回十三歲入孔門,虛心好學,體認到孔子學說的精深博大!墩撜Z‧子罕》曰: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纔,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摘自中國宗教神明<沈平山著>
了解惠安石雕·石工坊雕刻工廠更多古代名人雕像:
【愛的雕塑】【孩童雕像】【美女雕塑】【運動雕像】【成語雕塑】 【名人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