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賢的故事及傳說-關羽
本名:關羽,字長生,又字云長,俗稱關三郎,三國蜀漢河東解梁(今山西晉縣西南)人,為夏大夫龍逢之后,祖名審、字問之,號磐石;父名毅、字道遠。帝生于后漢桓帝延熹三年(公元一六 Ο 年) 六月廿四日 。誕生時,有烏龍現于村,旋繞其居宅,幼年英秀奇偉,讀書不輟,尤好左氏春秋,頗有膽力。年十七,娶胡氏、生三子,長曰平、字坦之;次子興、字安國;么子索、字維之。
帝與后漢主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恩若兄弟。初守下邳為曹操所敗,拜偏將軍,待以殊禮,斬顏良報操,操封 「 漢壽亭侯 」 ,知悉劉備在袁紹軍中,即退曹操所賜,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直奔劉備、定西蜀。帝留督荊州,孫權使呂蒙襲荊,帝與長子關平退麥城,兩人同于臨沮(今湖北當陽)遇害,時為漢獻帝建安廿四年(公元二一九年) 十二月七日 ,享壽六十,諡壯繆俟,加封壯繆義勇王。帝成仁后,神跡頻傳,鸞門尊關恩主,歷代君王皆有謚封,最長之封號為 「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 」 。奉祀之廟宇遍及全國與海外,千馀年來香火仍鼎盛。 (資料來源:石工坊雕刻)
圣太子關平(手持印符),配祀于關圣帝君左側。關圣帝君的長子,誕生于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年)農曆五月十三日,長年追隨關圣帝君征戰。當年關圣帝君中毒箭落馬時,即由關平殺出重圍護送回營。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圣帝君領軍圍攻樊城,荊州空虛遂為東吳呂蒙所奪。公安、南郡守將傅士仁、糜芳也無心戰斗,即刻投降。關圣帝君避走麥城,修書交付廖化,囑他趕赴上庸請劉封、孟達派兵救援。雖經廖化苦苦哀求,劉封、孟達依然堅持:「一盃之水,安能救一車薪之火乎?」關圣帝君眼見援兵遲遲未至,遂留王甫和周倉同守麥城,自率關平等兩百馀人突圍而出。
結果,父子二人被呂蒙伏兵所摛,未久于臨沮遇難昇天。麥城守將王甫聞知惡耗,大叫一聲墮城而亡,周倉亦自刎效死。
宋朝敕封:《中天至圣玄靈高上帝世系譜》載: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除解州鹽池蚩尤之患,關圣帝君敕封為「崇寧真君」,關圣太子平敕封為「武侯」 。定祭岳禮儀,每年按時致祭。
關圣帝君的右護法 周倉(手持青龍偃月刀)配祀于帝君右側。農曆十月二十三日誕生。據民間傳說,有位懷孕惡婦,狠起心來追打婆婆,竟然追到某關帝廟內還不肯罷手,配祀神周倉萬分痛心,跨出神龕顯靈教訓。
周倉,平陸人,原為黃巾賊張寶的部將,黃巾之亂被剿滅, 張寶陣亡后,周倉據臥牛山為寇,一日其同伙裴元紹得報下山劫奪千里馬,喊話之后方知原為千里尋兄的 關圣帝君騎著赤兔馬路過此地,由于周倉素仰關圣帝君盛名,只恨無門路相見。適時下山,表示愿為關圣帝君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從此,相從關圣帝君左右,追隨效死。宋朝敕封周倉為「威寧將軍」。定祭岳禮儀,每年按時致祭。
宋徽宗時,封羽為忠惠公。大觀二年加封武安王,
高宗建炎二年加壯繆武安王,
孝宗淳熙十四年加英濟王,祭于荊門當陽縣之廟。
元文宗天曆元年加封顯靈威勇武安英濟王。
明洪武中復侯原封。
明萬曆二十二年因道士張道元之請,進爵為帝,廟曰英烈。
明萬曆四十二年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圣帝君;又封其夫人為九靈懿德武蕭英皇后,其子關平竭忠王,關興為顯忠王,周倉為威靈惠勇公。
清順治九年,加封忠義神武關圣大帝。關羽不僅被歷代統治者和道教再三加封晉爵。
佛教天臺宗智顗在當陽(今屬湖北)玉泉山建精舍,曾“見二人威嚴如王,長者美髯豐厚,少者冠帽而秀髮,自通姓名,乃關羽、關平父子,請于近山建寺,智顗從之”。于是,后世佛教把關羽列為伽藍神之一。如杭州靈隱寺在十八伽藍神旁塑關羽像供奉。元世祖尊崇佛教,就叫關羽作監壇。
了解惠安石雕·石工坊雕刻工廠更多古代名人雕像:
【愛的雕塑】【孩童雕像】【美女雕塑】【運動雕像】【成語雕塑】 【名人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