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龜礦山是鶴塘鎮花崗巖主要開采區之一!氨陧敗鄙矫}橫亙兩公里,西頭進入卓洋境內。發源于秀峰的靈龜溪從下地村尾一路跌落而下,在這里形成高山、深壑、幽谷。山脈南北坡石壁裸露,山勢陡峭、險峻,巍峨壯麗,整個山脈如同一頭巨象,昂頭朝向東邊。
山路崎嶇,汽車順著“象鼻”往“壁頂”方向盤旋。在一處廢棄的廠房前面,我們到達“壁頂”礦山舊址。
九十年代后期"火割開采"場面(歷史照片)
空中纜車運料作業(歷史照片)
九十年代,鶴塘石材業興起,在“壁頂”一千多米的范圍內,排列著十多個采礦點,各家礦點各自為戰,除了山頭兩端可以修路開采外,中間只能“望崖興嘆”。鶴塘石材人不被困難嚇倒,他們奇思妙想,硬是從石壁上走出一條路來。自己設計纜車(俗稱天吊),架設空中通道,將四噸重的石料從壁頂滑下來。當年,幾臺纜車同時在空中穿梭作業的場面甚是壯觀,而且不發生一起纜車事故,更是一個奇跡。
技術創新后“鋸切開采”場面(歷史照片)
2017年,鶴塘人民順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潮流,礦山全面關閉。幾十年的礦區開采,“壁頂”形成了一個礦山地貌奇觀。刀削百仞,斧劈孤峰,堆廢料成平地,鑿頑石變天池。采石生產過程中層層縮進留下來的巖體高聳云天,如同巨型方塔,雄偉壯觀。有的礦點因地質問題或因兩家爭議而留下來的地帶,似冰柱擎天,無意中卻成為奇妙的景觀。采礦進度比較快的礦點,開始鑿井開采,幾十米深的礦井形成天池,綠水瑩瑩,奇峰、白云倒映水中。這些景觀雖是人工,卻宛若天成。整個礦區“高塔”林立,天坑錯落,云蒸霞蔚,蔚為壯觀。有人說它有遠古冰川的壯美,也有人說它勝似布達拉宮、陜西大雁塔的雄偉,這些贊譽都不為過。置身其中,會讓你驚心動魄,嘆為觀止。
礦山全面關閉后地貌奇觀
從“壁頂”下山,我們登上了“南虅仔”礦山。這是鶴塘最早開采的礦山之一,此處遺址稱得上“礦山博物館”。在百米斷崖上留下了從礦山開采以來每個時期的技術變革印記,它濃縮著鶴塘礦山發展的歷史。在斷崖的最上層是“排炮開采”層,巖層上每三十厘米鉆一個6米左右深孔,鉆三個面成“畚斗”狀,連同“底炮”同時起爆。此項技術來自外企“華聯”公司,因施工周期長,成品率低很快就被淘汰。第二層是“火割開采”層,以柴油作燃料用火槍切割成“畚斗”,“底炮”(鏟炮)裝黑火藥起爆。這項開采技術使產量和成品率都有了一定提高。第三層記錄著“鋸機切割“革新技術。進入二十一世紀,鶴塘人劉忠裕、余深錐、財弟等人自行研發機械鋸切技術,經過兩年數十次改進創新,終于獲得成功。鋸機切割開采可以讓整個礦山不間斷的進行生產,切割下來的方料成品率最大化,節省了能源,也降低了開采成本。另外,這項技術最大的進步是大大降低了事故發生率,使整個礦業生產安全得到保障。這是我國花崗巖開采史上的偉大創舉,它的發明創造使古田礦山開采技術一躍成為全國領先,其技術和設備迅速在全國各省礦山推廣普及,它的發明創造將永載史冊。第四層是“鑿井”技術,這是一種平地以下的開采方法,它需要解決排水、運輸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澳咸勛小钡V山水面以下有十幾米深,礦山滲漏聚集的泉水使整個礦坑形成了一個“天湖”。在這遠離村莊的礦坑水面上,我們驚訝地發現,一群鴨子正悠閑地游弋。
斷崖上保留著礦山開采技術變革印記
從“南虅仔”礦山下來,我們驅車進入鶴塘棋坪洋礦山。這是古田礦山全面關閉后第一個礦山生態公園,記錄著鶴塘礦山從發展到關停的歷程。公園利用礦山遺址開發建設,巧用廢棄方料筑坡造景,營造一個美麗天湖景觀。如今,這里已是亭臺依依、綠水纏綿,闌干九曲,菡萏吐香。整個礦區生態得到恢復,百級石階兩旁花香草綠,石頭彩繪圖像逼真,仿佛走進野獸出沒的叢林之中。這里呈現給大家的是一個青山綠水、美麗鶴塘的新景象。
礦山遺址生態公園
|